关闭

欢迎来到青岛教育培训网!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您好,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华阅读
各行各业的冷知识,各式各样的新奇观,幽默搞笑的段子集锦,实用创新的生活窍门……除了知识,我们带给您的还有看待生活的另一种视角和全新的思考方式,在这里,生活就是这么生动!
有意思正能量趣生活共分享
深度思考的学习品质,比勤奋更重要
日期:2016-09-27  来源:青岛教育培训网
  有没有遇见过那样的学生,日日早起,夜夜晚睡,永远钉在课桌上读书做题。同学拉他出去逛个街,他都说:“没时间啊,要月考了我要在家里背书。”考出来的成绩却永远在中下水平。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日日早起夜夜晚睡,经常加班加点,你约他出去,他总说没时间,似乎永远有做不完的事。但是从老板到同事,提起这人就是摇摇头摆摆手,一副一言难尽的样子。他们很忙,做的事却不漂亮。
 
  那么他们在忙什么?这似乎很奇怪,他们如此努力,为什么事情总是做不好呢,问题究竟是在什么地方?
 
  他们并不算努力,只是重复劳动。
 
  记得原来上学的时候,有一个同桌,别人学习的时间他在学,别人玩的时间他也在学,但是成绩一直不是很好,他总说自己脑子慢。
 
  有一次考完试,我看他在写什么东西,我过去看了一眼,发现他把错的题,一字不差地抄到了本子上。我问他:“为什么每道题都要抄呢?试卷上不是有么?”他非常认真地说:“不行啊,试卷太多容易乱,一本错题集复习起来方便。”并且一脸学习方法优良的表情,似乎站在的勤奋和道德的制高点。
 
  我又问:“那就写核心、重点行不行呢?”他又说:“不行啊,以后翻起来很容易看不懂哪是哪?”我再说:“这些错题的原因你研究过了吗?”他疲惫地说:“我现在哪有时间研究这个,等我抄完再说吧!”
 
  我原来有一个同事,经过他电脑旁边的时候,他总是在写文档,写呀写似乎写不完的样子。
 
  有一次我问他:“怎么这么多东西要写?咱们最近有这么多案子吗?”他回答:“老板不满意,推了重写,改几遍下来,就相当于多了好几个案子的量啊!”我又问:“他为啥不满意啊?”他很郁闷:“老板说我写的东西不是他想要的,他也不说清楚。”
 
  我很纳闷:“你动笔之前可以先花点时间沟通呀。”他疲惫地说:“哪有时间啊,每次要得那么急,文案又这么多,马上开始写都不一定写得完呢!”
 
  为什么有的人就显得那么轻松?
 
  为什么有那么一群人,不用很忙却得到了很多赞誉?
 
  抄题的他说班里同学:“那个刘X,平时也不怎么熬夜,还考了第三名,唉,不能和聪明人比啊!”
 
  加班的他说单位同事:“那个王X,也不怎么加班,到点就下班,现在都升经理了,论资历,应该是我的。老板太偏心了。”
 
  问问刘X,他说:“错题我先研究为什么错,概念不清、思路错误还是马虎。概念不清的重新研究概念,思路错误的回忆当时的思路,正确答案的思路是什么。以后同类的题是否都是一样的思路。只有特别有价值的才会抄下来。”
 
  问问王X,他说:“写东西之前,我先问清楚老板的要求、目的和背景。他希望达到什么效果,东西是拿给什么人看的,对内还是对外,专业人士还是业余人士。写之前还要先列出大纲,给老板看,确定还有没有增加减少或者修改。确定不会再改之后再动笔。最后完稿的时候通常跟老板的需求都差不多了。”
 
  这就是努力和重复劳动的区别。
 
  重复劳动是将时间和精力投在事情的低效率环节中,努力是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事情最高效的环节中。
 
  (重复劳动在远离核心的事情上周旋,努力却在直奔目标投入精力)
 
  重复劳动最大的特征就是反复地去做对事情结果没有实质影响的事情。就拿学习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对题,要充分理解每一题的思路。至于抄在错题本上的字迹是不是美观,排列是不是工整,对于解题能力不会有一点提升,没有实质影响。
 
  重点来了!——如何摆脱重复劳动?
 
  要摆脱重复劳动,首先要坚持做最有价值的事。
 
  什么是最有价值的事?
 
  对目标最有帮助的事,就是最有价值的事。
 
  开始做事前先确定目标,先问问做这件事是要达到什么效果?如果想不清楚,就先花时间搞清楚。不要因为时间急就匆匆忙忙地开始。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里。思考是一件难度更高的事,所以许多人宁愿立马埋头干,任劳任怨,也不愿好好想一想。这种看似勤奋的行为实质上是一个人“思维懒惰”的保护色。
 
  用一句流传甚广的话来概括:这根本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表面上你很勤奋,实际上却刻意回避了真正困难却更有价值的部分——而这种“思维懒惰”的行为最终会导致你成为“低品质勤奋者”。
 
  这样的情况在生活中很常见:
 
  你听完罗辑思维的语音后,一时心血来潮地下单了很多书,却从来不看——不难理解,毕竟买书的行为容易,看书则要困难得多;而更加困难的是,你完全没有思考过你应该系统地读哪些书来更好地解决你的实际问题,哪些书对你的帮助最大。
 
  你下了血本,花了大几千块去听风头正劲的某大咖演讲,哪怕他标价¥38 的书里所阐述的思想完全一样——这也好理解,毕竟听演讲这个行为有逼格又轻松,况且还可以勾搭上大咖。而相对让人不那么愉悦的还是埋头看书这件事了,至于能否勾搭上大咖,我认为唯一靠谱的判断标准就是你的咖是不是够大,但是思维懒惰者总会有自欺欺人的理由。
 
  国庆将至,许多人会去旅游。但“旅游体验生活”这件事,我很认同其价值,却认为其美好特质依然与思维懒惰者无缘。
 
  我问过好多朋友:你旅行的目的是什么?
 
  令我吃惊的是,虽然答案五花八门,但是好像没几个人能真正说出一个让他们自己满意的答案。
 
  当然,有一个女生想得比较清楚,她认为“旅行是一种让自己从例行公事般日常脱离,去体验另一种生活的机会”,也许正是她的这种认真思考所带来的对于旅行的认同感,让她分外珍惜每次旅行的机会——往返机票和住宿的预订、装备行李的配置,以及记录心情的旅行札记——无一例外的精心规划。
 
  我几乎能想象出这种积极的准备态度会让她拥有怎样高品质的旅行经历。
 
  思维懒惰,你有吗?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愣了半天,我想如果你初次看到这句话,并且足够走心,多半也会被震撼到。这句话的力量在于它放弃了自我欺骗,毫不留情地拒绝了任何寻找借口的可能。
 
  所以,经济学上解释不通的事情,就这样在心理学上找到了突破口。
 
  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在进化史上绝对长的时间内,人类都没有被赋予过多深度思考的任务,原因很简单,光是应激反应就足以解决掉过去95%以上的问题了。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其著作《思考,快与慢》中对此有过精妙描述。他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
 
  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反应快速,但很容易上当;
 
  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却很懒惰,经常走捷径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处理方式——面对变化缓慢的环境,基因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不存在任何问题。
 
  基因不鼓励原始人深度思考
 
  让我们从远古穿越到现在,那么目力所及,现在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
 
  变化,急剧地变化,非常急剧地变化!
 
  事实上,变化早已经成为了我们彼此心知肚明的共识,这种越来越快的变化所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信息的指数级发展。对于这种信息疯狂蔓延所引发的知识洪荒,每个人可怜的认知能力显得是那样微不足道,认知能力取代了知识信息储备成为了更为稀缺的资源,构建起人与人之间新的壁垒。
 
  如果此时还顺从顽固不化的基因,继续思维懒惰下去,避免反人性的深度思考,会导致什么结果?
 
  我想结果大概也很容易预测——我们将无法享受到知识增长和环境改变所带来的好处,至多维持目前水平的生活质量,甚至被淹死在信息的洪荒之中,焦虑无助、不知所措。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想得到与过去不同的结果,就必须做一些与过去不同的事情,而这些不一样首先要体现在认知层面。
 
  “深度思考才能带来认知升级,从而成为高品质勤奋者。”
 
  谈到“深度思考”,爱因斯坦说过这么一段话,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勤奋很重要,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是优秀结果的必要非充分条件。那么如何让它变得充分必要?
 
  我给出的答案是——拒绝思维懒惰,习惯于深度思考,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学习助手"智能教育平台 | 联系我们 | 服务项目 | 在线咨询 | 移动版 |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青岛教育培训网  鲁ICP备08003881号-8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88号


法律声明   免责声明
联系电话:+86-532-81117777  传真:81117777转878  E-mail:editor1@teach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