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欢迎来到青岛教育培训网!   加入收藏

会员中心  您好,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华阅读
各行各业的冷知识,各式各样的新奇观,幽默搞笑的段子集锦,实用创新的生活窍门……除了知识,我们带给您的还有看待生活的另一种视角和全新的思考方式,在这里,生活就是这么生动!
有意思正能量趣生活共分享
名师总结语文学习技巧
日期:2016-03-24  来源:青岛教育培训网
  1.多读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么读什么书?
 
  读有定评的大家作品。读一本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比读100本快餐书籍要强。
 
  读整本的书。现在,很多家长、孩子都认识到多读的重要,都在多读,但读的往往是零散的名家名篇,而不是长篇名着或大师专集。
 
  谈了读什么的问题,下面谈谈怎么读。
 
  批注式阅读。要求学生读书时边读边圈点批注,边把自己的思考、感受写在旁边。
 
  此外还要写读书笔记。
 
  这种读书笔记可以长篇大论,也可以三言五语。
 
  一方面使学生体验和思考别人已经体验过的经验和思考过的观念,另一方面也是学生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即通过写笔记来探索和表达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感受与认识。
 
  最好家庭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心得。
 
  2.多背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十五岁之前的记忆力最好。
 
  背什么?中华古诗文。中国人几千年的审美、智慧、情感主要凝聚在中华古诗文中,当然要多背。
 
  多背多得,少背少得,不背不得。
 
  语文教育的本质是立人,所谓读书为明理,作文即做人。
 
  语文教育的终极使命是培养能读会写、知书识理、有君子之风的中华少年。
 
  而中华古诗词负载着伟大的人文精神,对塑造青年学子的心魂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蔡元培说:教育不为过去,不为现在,而为将来。
 
  3.多写
 
  一是写字,二是写文章。
 
  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它的书写成为中国特有的艺术——书法。
 
  在今天这个读图时代、网络时代、敲击键盘的时代,写好汉字又有了更为重要的意义:传承民族文化,“为去圣继绝学”。
 
  再谈写作。写作的窍门在哪里?
 
  鲁迅说,文章怎么写,我不知道,但一切有定评的大作家的作品就说明着怎么写。
 
  鲁迅告诉我们,读大家的作品就能懂得怎样写,也就是说,多读才会写。
 
  宋代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的句子极有名,想必他熟谙五代冯延巳词“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名句肯定是受了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影响而写成。
 
  巴金说,只有写,才会写。
 
  美国作家海明威说,当写得越多的时候,才越懂得怎样写。
 
  除了每学期必须完成的几次大作文外,应该养成写文学练笔的习惯。
 
  它是我们生活见闻史和心灵成长史的记录,有心灵史的价值,务必引起大家的重视。
 
  4.多悟
 
  语文学习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启迪灵性,而灵性的启迪重在一个“悟”字。
 
  用自己敏感而细腻的心灵在读书中悟,在生活中悟。
 
  比如读书时,应该边读边思考。读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思考一下中国人对情的认识。
 
  友情是这样不受时空阻隔,爱情呢,“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同样不受时空阻隔,仇情呢,“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你看,中国人的情是持久绵长的,不受时空阻隔的,这是我中华民族有丰富心灵世界的表现。
 
  对生活中的现象也要抱有一颗敏感的善于思考的心。
 
  5.多行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所谓行者,实践也。
 
  只有多参与生活,创造生活,才有丰富的阅历。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学习助手"智能教育平台 | 联系我们 | 服务项目 | 在线咨询 | 移动版 |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青岛教育培训网  鲁ICP备08003881号-8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88号


法律声明   免责声明
联系电话:+86-532-81117777  传真:81117777转878  E-mail:editor1@teach365.com